回到网站

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 引爆资本市场,机遇还是泡沫?也谈马斯克发布会

盟加传媒8sino

· 社会 society

近日,马斯克举办了一场产品发布会,介绍了新款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驾驶厢式货车和新一代人形机器人。我们将重点关注无人驾驶出租车。

broken image

发布会,“千呼万唤始出来”

马斯克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热情由来已久。早在2019年,他就表示“非常有信心”特斯拉将在2020年推出可运营的自动驾驶出租车。2022年,马斯克召集特斯拉高管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决定将无人驾驶出租车打造为一款比Model 3更小、更便宜、速度较慢的车型。马斯克坚信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变革力量,认为值得将特斯拉的财务未来押注于此,并预测该业务有望使特斯拉的估值升至5万亿美元。多年来,马斯克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承诺一直推动着特斯拉股价的上涨。

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马斯克此前多次推迟自动出租车的发布,使得他个人声誉及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战略备受质疑。此外,近期多名特斯拉高管相继宣布离职,其中四位为马斯克的直接下属。这一系列事件令资本市场对特斯拉的管理状况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经历了这些波折之后,大家终于迎来了发布会。然而,发布会延迟了近一个小时才开始,据传是因为一名身体不适的人员需要紧急医疗,出于人道关怀立即进行了护理。但这一小插曲并未削弱观众的热情。这场发布会在马斯克的X社交媒体平台上吸引了大约400万人观看。

在发布会上,马斯克强调:“一辆无人出租车的成本应该会低于3万美元。”为什么会这么便宜?特斯拉的无人驾驶车辆依赖人工智能和摄像头,而不是其他自动驾驶出租车竞争对手常用的昂贵硬件,如激光雷达。马斯克认为激光雷达传感器过于昂贵且没有必要。然而,专家们认为,从技术和监管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

马斯克形象地比喻道,由于“少数人就能管理一个庞大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车队,人力成本大大降低,这就像牧羊人管理羊群。”马斯克此番话无疑是为了吸引更多人加盟特斯拉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车队。即购买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消费者,除了自用外,还可以在闲暇时间将车子出租赚钱。这有点像汽车版的爱彼迎(Airbnb)。特斯拉将从中抽取一部分费用,其余部分归车主所有。这种运营模式无疑成为特斯拉区别于其他对手的独特亮点。

酷炫背后,华尔街为何不买账?

从整场产品发布会来看,马斯克不仅未详细介绍技术细节、外观和内饰设计,也未明确落地日程。他还“完美”回避了市场售价、应对监管和同行竞争等尖锐问题。此外,传闻中的打车应用软件也没有提及。这款软件的缺席,使外界对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的完整性和实际计划的实施产生了疑问。

此外,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的汽车交付量低于预期。外界注意到,马斯克将重心转向无人驾驶出租车,并取消了制造更小、更便宜车型的计划。这一决定被广泛解读为应对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举措。原因在于激励措施和低成本融资未能有效提升对特斯拉老旧车型的需求,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约20分钟的简短介绍未能打动资本市场,导致发布会次日(10月11日)特斯拉的股价在美股交易中大跌8.78%,收于217.8美元。这一跌幅创下自8月5日以来的最大记录,当日市值蒸发近700亿美元。与此同时,竞争对手如网约车公司优步的股价则大涨10.81%,创下历史新高。结果如马斯克之前所言,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产品发布会当天:“这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天。”

资本市场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在公共道路上部署自动驾驶汽车方面,特斯拉已经落后于一些竞争对手,而要将其自动驾驶业务商业化,可能还需要数年才能获得监管方的批准。此外,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度或许还远未达到理想状态。

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公众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发布会上未详细说明这些关键数据,难以让投资者相信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能够顺利实现商业化运营。

首先,在美国本土市场,缺少方向盘或踏板并不符合联邦车辆安全法的要求。马斯克仅表示,完全自动驾驶将很快实现,预计明年将在德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推出无人监督的自动驾驶服务。尽管特斯拉和马斯克坚称全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已超越人类驾驶员,但测试过该服务的外部人士发现,如果没有驾驶员频繁干预,车辆很容易发生碰撞。驾驶员平均每行驶13英里就需要介入一次。

即使这项技术如马斯克所宣称的那样先进,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也可能面临困难。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监管机构下令停止运营,而这一风险在使用人类司机的服务中并不存在。

在发布会上,特斯拉未能充分展示其自动驾驶出租车技术相比竞争对手的明显优势,这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美国市场的分析师认为,目前特斯拉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仍难以撼动优步等出行平台的地位,因为后者已经建立了大规模的运营网络。即便特斯拉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价格更低,但运营庞大自动驾驶车队的成本和复杂性仍不可小觑,尤其是在用户需求高峰时段。

特斯拉坚持采用纯视觉的技术路线,虽然在成本上可能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复杂环境下的感知和应对能力受到质疑。一些专家甚至指出,部分公司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的技术路线,在感知能力和安全性上可能更具竞争力。

自动驾驶出租车巨头争相布局,战火重燃

目前,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竞争十分激烈,传统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都在积极投入研发和测试,已有一些公司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作为美国唯一一家运营收费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公司,Waymo背靠谷歌,车队规模约为700辆,并于今年在旧金山向所有消费者开放了其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8月份,Waymo宣布其每周的付费乘车次数已达到10万次。

作为国内对标Waymo的重要玩家,萝卜快跑相继取得了许多成就。第六代无人车已开始在实际道路环境中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测试。百度的“萝卜快跑”在中国多个城市开展运营,订单量持续增长,截至今年7月28日累计订单超过700万单。就在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发布会前夕,萝卜快跑传出重大消息,计划进军全球市场,并可能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东等地测试和部署无人驾驶出租车。

“三巨头”,三种发展路线

在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三巨头”中,特斯拉、Waymo和萝卜快跑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线。特斯拉和Waymo都采用了“单车智能”模式,而萝卜快跑则开创了“单车智能+车路协同”的全新模式。在“单车智能”流派中,两者又有所不同:特斯拉依靠视觉驱动系统,主要利用摄像头和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环境感知,并通过全球车队的数据进行软件更新与改进;而Waymo则结合了激光雷达、摄像头和雷达等多种传感器,其系统在测试阶段已建立了详尽的地图,帮助车辆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周围环境。“萝卜快跑”的“单车智能+车路协同”模式则将车辆的自主决策能力与实时获取的交通信号和路况信息相结合,实现了更智能的导航。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带来的技术机遇下,沉寂一段时间的自动驾驶行业再次迎来了新的爆发。根据Frost&Sullivan的预测,随着技术的进步、政策的支持以及成本的降低,无人驾驶出租车预计将在2026年左右实现规模化落地,到2030年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届时全球无人驾驶出租车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不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何时”的问题。

注:文章原创,禁止转载